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

技术服务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技术服务 > 

水稻出现“褐穗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

文章发布时间:2016-10-24 17:36文章点击数量:577

 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,在水稻生产过程中,最为头痛的病害要数水稻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,被人们视为水稻“癌症”级病害。其实,最让农友们害怕的是水稻褐穗病,因其肉眼很难确定病害种类,因此,防治比较困难。但是如果如果广大农民了解“褐穗”发病原因,有目的地优化栽培管理和选择适当药剂,根治水稻“褐穗”不是一件难事。下面就随小编了解一下吧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水稻出现褐穗种类
  有关水稻“褐穗”问题,深入田间进行调查,发现水稻稻瘟病中的粒瘟病以及鞘腐病、褐斑病、褐变穗病,田间均可表现颖壳变褐,也就是“褐穗”,但致病菌不同。通常以真菌危害为主,细菌为辅,专业人士通过镜检一目了然。
水稻出现“褐穗”症状
  粒瘟粒瘟病是稻瘟病的一种,是由于稻梨孢真菌感染所致。水稻稻谷感染稻瘟病菌,颖壳变色或不变色,稻谷变黑。乳熟期比较明显,叶鞘不感病。
鞘腐病属复合真菌感染所致,其中禾谷镰孢真菌变种为优势种。剑叶叶鞘首先感病,进而传染颖壳、稻粒,使颖壳、稻粒变成黑褐色,形成褐穗或黑粒。
褐斑病也叫细菌性鞘腐病,由于丁香假单胞细菌丁香致病变种感染所致。主要危害叶片,病斑成纺锤形斑;叶鞘感病主要发生在抽穗前的穗苞上,导致茎、颖壳感病呈黑褐色,并深入籽粒。
  褐变穗病褐变穗病属链格孢真菌和附球霉真菌复合感染所致,其中链格孢真菌为优势种。水稻抽穗后不久,突出特点颖壳内颖变褐,外颖正常,并伴随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,叶鞘往往不感病,对籽粒灌浆影响比较小,但受害籽粒出现茶色米和黑米概率较高,严重影响米质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水稻“褐穗”发病时期
  粒瘟病在灌浆:成熟期感病。鞘腐病在剑叶抽出:抽穗期感病,在扬花灌浆期为危害盛期。褐斑病在孕穗期开始感病,起初叶片表现病斑,而后剑叶抽出—破口期为危害盛期。褐变穗病在抽穗以后不久感病。
  水稻“褐穗”多显症在抽穗至成熟期发生,最佳预防时期应该孕穗抽穗期开始,结合稻瘟病的防治,进行药剂叶面喷雾处理2~3次。
水稻“褐穗”防治方法
  农业防治加强检疫,防止带病种子的调入和调出。选用抗病、高产、优质水稻品种。浅水灌溉,防止田水串流。采用配方施肥,忌偏施氮肥;及时清除田边杂草,处理带菌稻草,切除传染源。
  化学防治在水稻孕穗期、孕穗末期和齐穗期,结合水稻稻瘟病的预防,采用组方用药技术,可有效预防水稻鞘腐病、褐斑病、褐变穗病以及纹枯病和稻曲病、胡麻斑等多种病好的发生和蔓延;同时,加入磷酸二氢钾对水稻生理性“红尖”病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,生育期连续2~3次。
  防治配方:咪酰胺类或稻瘟灵(富士一号)或三环唑类或吡唑醚菌酯(柯欧)或春雷霉素*戊唑醇+磷酸二氢钾。药剂最好交替进行,以免产生抗药性,并于下午16:00时之后用药,避开高温和开花授粉高峰期,以免影响水稻开花授粉质量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在这里,小编温馨提醒大家,水稻“褐穗”由几种不同病菌感染而成。在田间既表现部分颖壳呈现褐色即“褐穗”的相同点,又有症状和部位的不同之处,往往几种病菌相伴发生。由于肉眼很难确定病害种类,因此,大家要前做好预防措施。

上一篇:万象优系列组合稳产高产绿色栽培技术要点

下一篇:万象优华占香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

联系我们
点击收缩

在线客服

咨询热线

XML 地图